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3月2日(星期四)下午3时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部长助理陈春江介绍“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进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8场,邀请到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先生,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先生,部长助理陈春江先生,请他们介绍“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先请王文涛先生作情况介绍。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再次见面。首先,我代表商务部,向各位长期以来对商务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商务部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推动商务运行稳中有进、好于预期,消费市场基本稳定;外贸外资再创新高,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亮点;对外投资平稳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迈出新步伐;多双边经贸合作实现新突破,RCEP生效实施,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工作组正式成立。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们提出的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未来,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肩负着重要使命,要胸怀“国之大者”,牢记这个使命,坚持这个定位,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商务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王受文先生、陈春江先生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
邢慧娜:
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国新闻社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当前,国内消费呈现稳步恢复、良好发展势头,但是同时也受到居民消费意愿、消费环境等因素影响和制约,请问商务部在恢复和扩大消费方面今年有哪些考虑和举措?谢谢。
王文涛: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的提问。近期,大家高度关注消费市场。今年以来,元旦到现在,大家都看到整个消费市场在逐步地、稳步地恢复,回暖势头比较明显。今年春节期间,商务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较上年农历同期增长27.8%,一些商圈人流熙熙攘攘,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8%。各地一些商场、超市、影院剧场、旅游景点人气显着回升。不少餐馆出现了排队现象,有些网红餐馆可能还要“翻桌”。酒店、机票的预定又开始热起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快速升温。可以说,今年年头开了一个好头,回暖趋势比较明显。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我理解,这两句话分别强调了作用和地位,“基础性作用”,是从作用上强调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是从地位上来强调消费。刚才你提问中提到恢复和扩大两个关键词,我想从这两个关键词来谈谈这个问题,谈谈我们具体的考虑和举措。恢复,主要是立足当前,针对此前受疫情影响的部分消费,特别是线下的接触性消费,现在主要是让它恢复,着力提升消费信心,恢复市场活力。扩大,就是着眼长远,在恢复的基础上,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着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在稳定重点消费、创新发展新型消费的基础上,我们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恢复和扩大消费:
一是开展“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增强消费信心和活力。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将联合有关部门,调动各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营造“全年乐享 全民盛惠”的浓厚消费氛围,这八个字也是我们的活动主题。具体安排是“6+12+52+N”:“6”就是六大主题活动,1-2月是迎春消费季,这个月是全国消费促进月,前天晚上我们和北京市举办了启动仪式。后面还有绿色消费季、暑期消费季、金秋购物节、国际消费季等。“12”就是依托进博会等12个重点展会,促进供需对接,引领消费趋势。“52”是全年有52周,各地将有节奏地安排一些活动,比如“赏冰乐雪欢乐春节”“家电焕新 绿享生活”“喜迎亚运 嗨购亚洲”。“N”是支持各地结合自己的特色和消费场景,举办各具特色的消费活动。比如说京津冀消费季、上海五五购物节、浙江的“浙里来消费”等。这样串起来以后,“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确保全年消费活动不断、精彩纷呈,形成波浪式的消费热潮。
二是稳定和提升重点消费,巩固消费基础。消费有“四大金刚”:汽车、家电、家居、餐饮,占消费的四分之一,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去年针对新能源汽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效果比较明显,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了近一倍,超过68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大大提高,现在每销售4辆汽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今年将在落实好政策的同时,积极出台新政策措施,比如指导地方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优化充电等使用环境,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当然,比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更复杂的,比如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如何完善,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规划,加大力度,稳步推进。我们还将扩大二手车的流通,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家电家居消费。同时,我们将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发消费活力。
三是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和建设,创新载体场景。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近两年来,我们和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这五个城市一起,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初见成效。上海已经成为“首店经济”的标杆,北京22个传统商圈完成了升级改造,天津金街、佛罗伦萨小镇迭代升级,广州“以展兴市”汇聚消费新动能,重庆着力培育夜间经济,打响了“不夜重庆”的品牌。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国际”“消费”“中心”三个关键词,强化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特色,项目化、清单式地推进培育建设方案的落实,优化消费载体和环境,引领消费新潮流和新风尚,在扩大和恢复消费中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今年是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请问下一步商务部将如何继续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如何发挥其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谢谢。
王文涛:
谢谢央视记者的提问,我继续回答这个问题。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的改革开放重要战略举措,从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9月正式挂牌以来,今年恰逢十年。我们在全国推了21个自贸试验区,基本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海南自贸港也扬帆启航。十年来,我们推出了一系列首创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大批改革开放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充分发挥了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成为高水平开放的先导力量。很多“第一”都出现在自贸试验区,在自贸试验区推出了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迈出了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第一步。经过7次缩减,条目越来越少,由最初的190项缩减到现在的27项,制造业条目已经归零。服务业开放持续扩大,这代表着开放领域越来越宽。我们还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出了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现了服务贸易管理模式根本性变革。
二是成为深层次改革的开路先锋。率先实施了“证照分离”,率先实施外商投资准入体制改革,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设了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等,很多“第一”在这里实践、探索,然后再复制到全国。目前,已经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国企改革等方面,促进了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
三是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吸引全球优质资源要素,推动高端产业不断集聚。2022年,21家自贸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3.2%,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吸引、集聚功能凸显。各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围绕自身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不断增强。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落实好这个战略,关键是在“提升”上下功夫。“提升”的一个发力点,主要是以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主要有“三个提升”:
一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要提升。聚焦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环境等重点领域,制定出台改革试点措施,选择自由贸易港和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率先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为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破冰、破题。
二是市场准入水平要提升。重点在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加大压力测试。自贸试验区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要进行压力测试。下一步,还将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力度。服务贸易领域,出台自贸试验区和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更大范围内实行跨境服务贸易管理新模式。
三是改革系统集成、协同创新上要提升。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统筹协调,增强先行先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顺应当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态势,进一步在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制度集成创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探索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请问“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商务部今年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新举措?谢谢。
王文涛:
这个问题请春江同志回答。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倡议提出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方面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与共建国家贸易和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在贸易方面,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在投资方面,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在工程建设方面,2013年到2022年,我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了一半。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新的起点上,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共同筹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走深走实。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质量。我们将在继续扩大同共建国家贸易规模的同时,优化贸易结构,扩大优质商品的进口。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优化双向投资结构。推动与更多有意愿的共建国家商签自贸协定,加快建设覆盖“一带一路”的自贸区网络。建好用好贸易通道,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提升中欧班列的质量效益。
二是拓领域。我们将对接共建国家发展需要,积极商签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协议。推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贸易等全方位的合作,进一步擦亮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底色。积极培育数字领域合作新业态、新模式,深入发展“丝路电商”,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
三是优项目。我们将高质量推进共建国家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拓展三方和多方市场合作。聚焦减贫、卫生、教育等领域,建设更多“小而美”项目,不断提升当地民众的获得感、认同感。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同东盟国家共建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
四是搭平台。我们将充分发挥多双边经贸机制平台作用,推动建立更多贸易畅通工作组、投资合作工作组。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中阿博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展会。落实好上合组织峰会、中阿峰会、中海峰会等峰会经贸成果,实施好中非合作“九项工程”。
五是强保障。我们将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产品,继续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推动与共建国家商签和升级投资保护协定,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保障。谢谢。
365账号禁止投注_microsoft 365下载_bat365在线平台用户官网
CNBC记者:
外企在前一段时间对投资中国有更多的选择,甚至会考虑到其他的选择,最近也有不少外企高管表示有计划来中国考察调研,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什么评论?2023年在外资工作方面有什么考虑和安排?
王文涛: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的前半句涉及到一些考虑和选择,后半句提到有不少外企高管考虑来华考察。前半句是阶段性的、特殊的情况,后半句是趋势性的、长期的情况。近期,我和我的同事与不少外企高管见面进行交流。我们在交流中感受到,很多外企高管还是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愿意继续在中国加大投资,深耕中国市场,有的企业说“中国这个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我们听了以后感到赞赏和欢迎。
从数据来看,去年我们实际利用外资1.2万亿元,同比增长6.3%,以美元计是1891亿美元,同比增长8%。今年以来,持续保持增长态势,1月份实际使用外资127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5%,以美元计是190亿美元,同比增长10%。当然每个月份都有起伏,每个年份也有起伏。很多时候,一个大项目可能会带动数字提高,这都是正常的。长期来看,中国的市场对企业来讲是必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外资工作,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阐述了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其中一个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这已经发出了强烈的信号。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我们今年的重点的工作任务。我们会在投资促进、提升服务、扩大开放、优化环境上下更大力气,努力把优质的存量外资留下来,把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引进来。我想从这四个方面作一个回答。
在投资促进方面,我们将主要办好“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这是商务部首次举办“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我们将统筹各方资源,和地方一起推动招商引资的常态化、系列化和多元化。这些活动主要两个方面:“请进来”、“走出去”,核心是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展示全国各地方的投资机遇,亮出“投资中国”这个金字招牌。具体活动安排包括启动仪式、主旨论坛等综合性活动,还有有关省份举办的专场推介,还有“进博会走进地方”“跨国公司地方行”等,这主要是“请进来”。“走出去”方面,支持各地、企业“走出去”,到欧美、到亚洲、到海湾等一些地方,有针对性开展一些重点推介。同时,我们还将利用一些展会平台,发挥驻外经商机构和投资促进机构作用,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为国内外投资对接创造更好的平台和桥梁。
在服务方面,有针对性做好外资企业的服务。在疫情期间,我们加强了这方面的服务,跟外资企业、外国商会定期举办座谈,了解他们的一些问题,推动一些问题的解决。我们在外贸外资协调机制下有一个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听取外商反映问题,推动解决这些问题,做好外资企业的服务,为外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方面,我们将研究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特别是发挥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试点、国家级经开区等平台的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开放,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
在服务和开放的基础上,要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我们将深入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高标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外资企业反映相对比较集中的问题,比如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这些是我们工作中重点要推动的,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政策措施,保障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我们将建立健全各级跨部门投诉协调机制,提高投诉处理工作水平,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谢谢。
CGTN记者:
中国一直是顺应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非常积极的推动自贸区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请问,截至目前我国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商务部会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
王文涛:
这个问题请王受文先生回答。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
谢谢你的提问。党中央对自贸区的建设、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设是非常重视,十八大以来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商务部非常重视自贸区战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执行党中央的策略,应该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第一方面,自由贸易区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十八大以前已经建了10个自贸区,十八大以后十年的时间我们又增加了9个自贸区,自由贸易伙伴十八大以前有18个,现在我们有26个。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周边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协定的网络。特别是去年我们自贸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与柬埔寨自贸协定、新西兰的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已经生效。我们还和尼加拉瓜签订了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并与尼加拉瓜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我们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也已经开始,我们和海湾六国海合会的自贸协定谈判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自贸协定生效之后,对我们的外贸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和自贸协定伙伴的进出口额,去年达到14.2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7%,占外贸总额的34%。第二方面,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就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去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为我们区域内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个协议生效以后,商务部高度重视,我们会同其他五部门印发了《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推动30多个省区市形成实施RCEP的良好经验和创新实践。我们对外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提升RCEP的实施效果,比如有些国家虽然签署了RCEP协定,但是它的国会还没有批准,中国和其他国家一起努力,现在15个成员国全部批准了这个协定。去年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的出口增长17.5%,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7.6%,RCEP对我们外贸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方面,我们积极推动加入高标准经贸协定也取得进展。CPTPP和DEPA这两个协定代表了经贸规则领域的国际最高标准。对于CPTPP,中方和它的成员进行了不同层级的、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对于DEPA我们也和它的成员们进行了非常好的沟通。去年8月18日,DEPA协定的成员决定成立中国加入的工作组,去年11月,DEPA的三个成员方和中国举行了四方部长级会议,去年12月四方召开首席谈判代表启动会。另外,我们非常重视亚太自贸区建设,在APEC框架内支持推动一些工作计划,推动亚太自贸区向前迈出更多步伐。
刚才记者提到,二十大提出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积极推动加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要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对此,商务部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不断地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的网络,我们准备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予以落实。
第一个方面,稳中求进,提高现有自贸协定的综合利用率。要把刚才讲的19个自贸协定利用率提高,发挥好他们的效益。去年,19个自贸协定综合利用率接近80%,有的超过98%,但有的自贸协定的利用率还比较低,所以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培训指导企业把这些自贸协定用好,发挥好它们的作用,使得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有更好的基础。
第二个方面,今年全面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我们希望打造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这些新亮点,使这个协定与时俱进,更加现代化。今年2月已经和厄瓜多尔完成自贸协定,争取今年正式签署生效。我们力争今年完成和尼加拉瓜的自贸协定谈判。我们继续推进与海合会、以色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协定谈判,争取取得更大进步。我们和秘鲁、韩国、新加坡有一些自贸协定的升级谈判,也争取取得好成效。
第三个方面,我们将继续推进加入CPTPP和DEPA的进程。在CPTPP方面,刚才文涛部长已经提到,国内的自贸试验区要对照CPTPP的高标准来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我们将主动对照CPTPP的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在DEPA方面,我们作了一系列安排,有具体的部级谈判、司局级谈判安排,争取中国在加入DEPA协定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在APEC层面,继续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为区域发展作出新努力,与各方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们了解到,县域商业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也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请问这项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商务部将采取哪些举措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促进农村消费?谢谢。
陈春江: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县域商业扎根在农村,服务着县域范围内7亿多人的生产生活和就业;县域商业联通城乡,是城乡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流通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中央一号文件对这项工作作了部署。过去几年,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服务品质,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持续完善商业网络。2022年,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983个、乡镇“大集”和商贸中心3941个。网点改造突出“改设施、不改传统”,尽量保留农村赶集的特色和底蕴。
二是不断提速物流配送。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506个、乡镇快递物流站点650个。95%的行政村实现了快递直达。目前,超过1/3的县快递当天就能从县城送到村里。
三是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农民创业增收的好帮手。去年全国农村网商(网店)达到1730.3万家,同比增长6.2%。其中直播电商就有573.2万家,占33.1%。
四是提升农产品流通效能。升级改造89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新增冷库库容96万吨,农产品产销衔接更加紧密,流通更加高效顺畅。
这几年,农村的流通体系、商业设施、消费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也还有一些不足。从基础设施上看,有些地区商业网点较为分散,物流配送成本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整合优化。从商品和服务供给看,商品档次往往不高,服务功能相对单一。从市场主体看,多是家庭作坊,经营方式传统,和城市比起来,数字化、连锁化水平相对较低。从市场需求看,不少村庄人口外出就业,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连锁商业企业下沉投资动力不足。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县域商业发展短板,以渠道下沉为主线,推动农村消费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深入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并复制推广,争取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县,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县乡村商业体系,更好满足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二是加快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坚持市场化原则,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改造升级一批“乡镇大集”、农村新型便利店,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发展即时零售、共同配送等新模式,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力。
三是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发展直播电商,培育农产品品牌,带动农产品上行和农民增收。
四是培育一批县域商业典型标杆。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打造一批县域商业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目前,在一些城市社区,居民生活不便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近年来,商务部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请问,这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推进?
王文涛:
这个问题是涉及到社区商业建设问题。有研究显示,城市居民一半以上的日常消费支出,都集中在社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也就是步行15分钟的距离。在这个范围内,消费市场潜力还很大。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要加快繁荣社区商业,让居民在家附近享受到便利优质的生活和服务。这既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更是惠民生、暖民心的重要举措。
前两年,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分两批在80个城市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进便民服务进社区、进居民点。目前已建设1402个便民生活圈,服务社区居民3200多万人。这项工作得到了试点城市的重视,很多城市都把它纳入民生实事工程。
试点地区居民反映,相比试点前,他们的生活更便利、更快捷、更智能,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等基本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个性化、多元化、特色化需求,也在“有没有”的基础上,努力满足“好不好”的需求。调查显示,试点地区居民综合满意度达到93%。举几个地方的例子,江浙沪积极发展邻里中心、智慧微菜场等便民业态;济南、福州等地发展社区工坊、城市书房等特色项目;北京、天津等10个城市发布“生活服务业网点动态地图”,利用大数据动态监测社区消费供需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在前期基础上进行总结,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总体考虑是,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城施策、有的可能还要“因圈施策”,不能一个标准、一个模子去套,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和特色化,优化社区消费空间布局,配强消费载体设施,提升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丰富多元消费业态。力争到2025年,让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都行动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根据群众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和需求,我们结合前期试点经验,当前重点抓好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一是发展“一店一早”,“一店”就是便利店,满足步行15分钟能够买到基本的东西;“一早”是早餐点,这也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要推动更多连锁化、品牌化的便利店和早餐点进社区,也要引入一些特色的、传统的、创业的多元市场主体。
二是补齐“一菜一修”。所谓“一菜”就是菜场,各种形式的菜市场,有大也有小,大的是市场,小的是菜店,我们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改造提升,更关注环境、卫生和质量的把控,使大家能够放心消费。所谓“一修”主要是日常的配钥匙、修鞋等,小修小补的东西也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补充。
三是服务好“一老一小”。“老”就是老年康护,“小”是幼儿托管,建设完善一些服务设施,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总之,这项工作不仅是促消费,更重要的是民生工程,我们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居民所需所盼、急难愁盼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满意清单”,真正把一刻钟生活圈建成社区居民的“幸福圈”。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2022年中国外贸再创新高,我国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当前,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放缓,我国外贸发展环境比较严峻,商务部怎么看待2023年的外贸形势?下一步怎样稳住外贸?谢谢。
王文涛:
365账号禁止投注_microsoft 365下载_bat365在线平台用户官网
正如您刚才说的,2022年中国的外贸再创新高,货物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达到42.1万亿元,同比增长7.7%,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为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1%,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我开始的时候就讲到,这是去年经济工作的一个亮点。
当前,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出现滞胀趋势,外部环境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世贸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仅增长1%,较2022年放缓2.5个百分点左右。换句话说,今年全球外贸“蛋糕”做大的可能性比较小,我们要思考怎么努力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挥我们的优势。现在问题就是你刚才讲的,怎么看2023年外贸的形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怎么干?
怎么看?就是今年外贸压力明显加大,主要是外需的减弱。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少企业也反映,手上的订单在减少,下单在延迟,大单变小,长单变短。有些媒体特别是经济类的媒体也作了分析,这些都是现实的情况。除了外需在减弱、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在上升,还有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的影响,也造成了我们企业有这样一些感受。
怎么干?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贸易强国。这要求我们稳住外贸规模。贸易强国有三大支柱,也就是货物贸易要升级、服务贸易要创新、数字贸易要发展。我们将从这三大支柱上发力。总的来讲,就是今年要稳规模、优结构。先把规模基本盘保住。同时,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提升,外贸结构要优化,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
稳规模方面,重点是三项工作:一是稳定政策,通过稳定政策来稳预期。去年外贸形势严峻,针对疫情冲击、外需不确定等影响,我们连续出台了两轮稳外贸政策,这两轮政策对去年外贸取得42.1万亿的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们还在研究一些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来源于市场主体的需求,我们不断听取相关省份以及企业的意见,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将根据这些困难出台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促进外贸发展。二是稳定市场。美欧日韩等传统市场要稳住,新兴市场要开拓,拉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潜力很大。去年我与东盟的贸易增速超过传统市场,东盟已经成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三是稳定贸易渠道。我们要利用广交会等传统渠道开展贸易促进活动,同时鼓励企业境外参展,鼓励地方、贸促机构、商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贸促活动。之前媒体也积极地报道,疫情防控转段后,有些企业组团出海抓订单,这是企业的积极作为。
优结构方面,重点也是三个方面。一是优化贸易方式。做强一般贸易的同时,支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升级发展。现在发展比较迅速的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我们要协调推动它们快速健康发展。服务贸易方面,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二是优化外贸供应链布局。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高东部地区贸易质量,提升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贸易占比。当前,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越来越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区位、资源禀赋、要素成本的优势也在逐步显现,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等。交通方面,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一开,原来的交通问题在逐步好转,产业转移有更大动力。在供应链的布局中,沿海地区的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但是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还有很大潜力。三是优化产品结构,培育贸易新动能。传统的优势要巩固,我们的产业正在迈向中高端,在升级当中不断培育出新的贸易增长点。现在经常讲“新三样”,一个很大的出口亮点是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还有锂电池以及光伏产品,出口增速很快,形成了新动能。我们还要支持地方探索举办贸易数字化展会,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不断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以数字赋能来增加贸易动能。
归根到底,今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但我们信心更足。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稳规模、优结构方面发力,同时听取市场主体的诉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更好发展。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中美两国数据均显示2022年双边货物贸易额创历史新高,但与此同时美国近期又出台了一些措施,加大对中国有关企业和产品的打压,各方对此高度关注。请问,商务部如何看待中美经贸关系未来发展趋势?谢谢。
王受文:
谢谢你的提问。中美经贸关系这一两年来不仅受到疫情影响,也受到美国采取的一些单边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尽管如此,中美贸易额仍创历史新高。根据中方统计,双边贸易去年达到7500多亿美元。这充分表明中美两国经贸关系有很强的互补性和抗压韧性。
过去三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农产品占其对外出口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去年已接近1/5,中国已成为美国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每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知识产权服务收入150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两国经贸关系有很强的互补性和韧性。
但这个互补性和韧性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去年中国对全球的出口增长速度比对美国出口的增长速度高6个百分点,而美国对全球出口的增长速度比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高16个百分点。中美的贸易额是增长了,创下了历史记录,但增速不快。原因就是潜力没有得到发挥。刚才您提到美国对中美贸易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措施,这制约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损害了美国的比较优势和美国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也损害了中美两国企业加强合作的信心和意愿。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美国是否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和产品供应地?美国采取的这些措施,不仅损害了美国自己的利益,也违背了WTO规则。美国对中国采取的301关税,已超过四年。世贸组织已作出裁决,301关税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定。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还将中国的一些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美方行为滥用了国家安全的概念,违背了世贸组织规定。中方已将美方的做法诉至WTO。
关于未来,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潜力巨大,互补性很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双边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根据美中贸委会的报告,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解决了美国1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福利,增强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优势。未来我们更要强调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
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在巴厘岛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同意双边经贸团队开展协调对话。中方愿与美方共同落实两国元首会晤共识,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遵守世贸组织规则,遵守市场经济规则,遵守自由贸易原则,坦诚磋商,就减少双边贸易投资限制进行沟通协调。我们需要创造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中美经贸环境,增进两国企业合作的信心。相信未来中美经贸合作还将创造新的纪录。
今年美国是APEC系列会议的东道主,中美双方可以此为契机,通过双边、区域和多边渠道开展对话,推动解决双方在经贸领域内的各自关切。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近年来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引领传统贸易方式和贸易规则变革,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商务部下一步在推动数字贸易发展方面有什么考虑?有哪些举措?谢谢。
王文涛: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催生了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订购与交付为主要特征的数字贸易,这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有人还说,这是未来贸易增长的一个新引擎。现在各种贸易谈判中都会涉及到数字贸易,所以说数字贸易是现在和未来都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这几年,我国的数字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说,2022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达到2.5万亿元,比五年前增长了78.6%。前面我提到了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去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2.1万亿元,比两年前增长30.2%。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贸易强国,讲到三个支柱,也就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这把数字贸易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我国拥有最大规模的网民数量,数据资源相对来讲也很丰富。同时,可喜的是我们创造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这些都为我们发展数字贸易打下了扎实基础。换句话说,我们发展数字贸易,有基础、前景好、潜力也足。下一步,我们将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数字贸易,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数字贸易顶层设计。我们准备加快推动出台促进数字贸易开放创新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也就是推动在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来推进数字贸易发展。
二是加强数字贸易平台建设。落实支持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创新发展的各项举措,推动基地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数字贸易龙头企业。办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稳步推进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展会、示范区、龙头企业、出口基地,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数字贸易的抓手。
三是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支持数字产品贸易,持续优化数字服务贸易,稳步推进数字技术贸易,积极探索数据贸易。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我们还有一个对外合作的抓手,就是“丝路电商”,很受各国欢迎,我们将积极发展“丝路电商”,促进跨境电商持续发展。
四是建立健全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DEPA和CPTPP这些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中都涉及到数字贸易,我们将积极推动加入DEPA和CPTPP进程,建设性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和谈判。数字贸易方兴未艾,很多规则还没有确定,中国是数字大国、数字经济大国,也必将是数字贸易大国,我们要积极参与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提供更多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全球服务业生产分工加速推进,对各国服务业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请问商务部,如何持续推进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
陈春江:
感谢您的提问。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GDP的比重超过50%。扩大服务业开放,有利于引进各种优质生产要素,也有利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制度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更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今年准备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2017年以来,我国已连续5次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取消或放宽了增值电信、证券、银行、保险、文艺演出等服务业领域外资股比限制。未来,我们将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针对国内市场需求大、产业带动作用强、外商投资意愿足且风险可控的行业领域,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吸引更多全球高端服务业企业和要素进入国内市场。
二是推动服务业制度型开放。充分发挥自贸区港先行先试作用,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影响服务贸易自由便利的国内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规范,实现内外一致,既准入又准营。推出一系列服务业开放举措,落实好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推动出台深化北京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方案、在新增试点地区调整配套法规规章,推动试点示范地区结合发展定位,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刚才王文涛部长已经讲了,推动出台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做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结收官工作,在此基础上,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制定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管理办法,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众包众创、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服务外包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区,推动“一带一路”服务领域合作高质量发展。谢谢。
邢慧娜:
今天的发布会先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再见!
商务视频网 video.dthzzz.com
主编:王广宇 采编:王广宇